诈骗行为猖獗,Meta被指有意放任以维护广告收入

界面新闻记者 | 宋佳楠

科技巨头Meta公司(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)再次陷入舆论漩涡。

当地时间5月19日,据CCTV国际时讯援引《华尔街日报》和《纽约邮报》等多家媒体联合调查报道称,Meta平台上虚假广告泛滥,诈骗行为猖獗,受害者遍布全球,涉及金额巨大。尽管该公司声称已采取措施打击诈骗,但外界质疑其监管不力,甚至有意放任,以维护广告收入。

调查显示,Meta平台上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,包括假冒商家、虚构宠物销售、加密货币骗局等。例如,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家合法批发商“半价批发”被不法分子盗用信息,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发布数千条虚假广告,诱导用户购买并付款,实则并无商品交付,导致大量用户受骗。

此外,知名食品品牌McCormick & Co.也被不法分子冒用名义,发布虚假促销广告,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费用,最终导致用户信用卡被盗刷,损失惨重。

尽管Meta声称已采取措施打击诈骗行为,包括删除超过200万个与诈骗相关的账户,并测试人脸识别技术以识别虚假广告,但调查发现,公司内部对诈骗行为的监管存在严重漏洞。报道援引Meta内部员工消息称,公司对广告账户的封禁存在“容忍度”,即在账户被举报多次后才会采取行动,以避免影响广告收入。

此外,Meta在法律上也试图规避责任。在一项涉及加密货币诈骗的诉讼中,Meta引用美国《通信规范法》第230条,主张平台不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负责,从而试图免除法律责任。

Meta的监管不力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。在日本,30名受害者对Meta及其日本子公司提起诉讼,要求赔偿4.35亿日元,指控公司未尽审核义务,放任虚假广告传播,导致用户受骗。

在澳大利亚,监管机构指控Meta未采取足够措施,防止骗子利用Facebook平台发布虚假加密货币广告,误导用户投资。此外,波兰亿万富翁拉法尔·布罗斯卡也计划对Meta提起诉讼,原因是其肖像被用于虚假广告,导致个人名誉受损。

有声音指出,Meta平台上虚假广告的泛滥,暴露出公司在内容审核机制上的严重漏洞。其算法推荐和广告系统可能无意中助长了诈骗行为的扩散。面对公众质疑,Meta表示将加强AI识别与人工审核力度,提升对高风险内容的防控能力。

然而,外界普遍认为,仅靠技术手段难以根治问题,呼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督,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,保护用户权益,打击 *** 诈骗行为。

  • 新版城市规划体检评估解读: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
  • 680亿,一代“鞋王”卖了
  • 俄克拉荷马州与阿联酋公司签署协议 建设40亿美元铝冶炼厂
  • 联合国:欢迎俄乌伊斯坦布尔会谈,希望实现全面停火
  • 软银公布上财年净利润1.153万亿日元,为四年来首次年度盈利
  • 突发!一架F-16战机失联
  • 贝森特称穆迪评级是美国财政健康的 “滞后指标”
  • 从 “债性思维” 到 “股权逻辑” AIC扩容与挑战
  • 【专访】南加州大学教授阿伦森:全球化有利于所有国家,不太可能被逆转
  • 国家开发银行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2025年利息退还公告
  • CoreWeave与OpenAI签署40亿美元新协议
  • 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条例全文公布,“一刀切”应对督察等八种情形将被追责
  • 国家外汇管理局:4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649亿美元
  • 中国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《公约》缔约国大会主席国
  • 2025全球城市科技传播能力指数出炉,上海位列第六
  • 上海国际电影节特设“今日亚洲”单元
  • 种罂粟喂鸡防病?四川广元一村民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被罚​
  • 空中最赚钱的京沪线实现跨航司签转服务,航司抱团取暖“卷”高铁